周琳 川報觀察記者 徐中成
5月9日,阿壩州理縣甘堡藏寨廣場上,當地獨特的敘事鍋莊《博巴森根》正在演出。精彩的節目表演也吸引來了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工作委員會的專家導演前來考察采風。
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孫強告訴記者,理縣《博巴森根》故事已在今年4月納入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工作委員會的拍攝計劃,將根據實際故事拍攝成一部大制作的電影,計劃2021年建黨100周年之際正式上映。“目前,正是項目孵化、劇本創作期。”
據了解,《博巴森根》是理縣甘堡藏寨所獨創獨有的民間大型敘事性群眾鍋莊舞蹈,講訴在鴉片戰爭背景下,以阿木穰、哈克里和索文茂為代表的兩千多名阿壩藏羌勇士,奔赴浙江寧波抗擊英軍,用血肉之軀換來民族覺醒的真實歷史故事。勇士們血染沙場,慷慨赴義,埋骨異鄉,僅有發辮和腰牌帶回家鄉安葬,被后人稱為“辮子墳”。
為紀念屯兵們抗擊英軍的英勇事跡,每年農歷五月初,當地小麥將開鐮收割時,甘堡藏寨的村民們舉行“辮子墳”祭祀活動時,全寨子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聚在一起跳鍋莊,代代傳頌英雄功績。2008年,《博巴森根》被成功申報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民族題材來看,《博巴森根》具有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色彩和意義。”中國世界電影學會會長李倩說,《博巴森根》講述的藏羌屯兵們響應國家征召,不遠千里保家衛國,喚醒了民族意識、家國情懷,這樣的故事和精神值得傳播弘揚。
為挖掘《博巴森根》的故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工作委員會的專家導演還深入到理縣下孟鄉沙吉村、桃坪古城村、薛城等地進行了考察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