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是以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聞名的革命老區,孕育了“艱苦卓絕、革命奇跡”的雪山草地紅色文化。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為更好保護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振興發展,阿壩州即將召開“弘揚雪山草地長征精神”協商座談會。
阿壩州廣播電視臺聯合6縣(市)融媒體中心以《紅色阿壩》為題,回顧紅軍長征在我州的光輝歷程,挖掘雪山草地長征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助推我州建設全國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重要保護地和發揚地。
紅色阿壩——小金縣
長征不僅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更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壯舉。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歷時兩年的長征途中,紅軍在阿壩州境內就長達16個月,期間在小金縣生活和戰斗了13個月。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那段歷史,我們將小金的紅色文化資源歸納為“四山、四橋、四址”。
四山
“四山”中的第一座山,也就是中央紅軍萬里長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地處小金縣與雅安地區寶興縣交界處,埡口海拔4114米,“夾金”藏語稱為“甲幾”,意為很高很陡的意思。當地流傳著的一首民謠:“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更不可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
1935年6月12日,紅一方面軍克服千難萬險,成功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的先頭部隊意外相逢,為實現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四方面軍兩大紅軍主力的勝利會師奠定了基礎。1935年10月27日,紅四方面軍八十八師經小金縣再次翻越夾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又從寶興翻越夾金山,經達維、懋功、丹巴向西轉移去康北。紅一方面軍中的部分戰士數次翻越夾金山,創造了歷史奇跡。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長征》詩中寫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抒發了紅軍翻越夾金山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偉大而深遠的意義。
夢筆山,系小金縣與馬爾康市的界山,海拔4400米。1935年6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在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之后,毛澤東等紅軍領袖率紅一方面軍由此進入馬爾康地區,踏上了北上的偉大征程。
虹橋山,主峰海拔5200米,位于小金縣東北部,是理縣、汶川等地通往小金的惟一捷徑。1935年6月5日,紅九軍二十五師先頭部從理縣米亞羅,翻越海拔4546米的虹橋山埡口,在兩河口鎮境內與國民黨軍(鄧錫侯部二十八軍)遭遇,展開激戰,徹底擊潰了敵軍,打響了紅軍在小金境內與國民黨軍隊的第一槍。
巴朗山,巴朗山位于臥龍自然保護區至四姑娘山風景區之間,海拔5040米,是小金乃至川西藏區聯系內地的重要的橋梁和紐帶。1935年,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曾在這一帶活動,并與敵軍展開過極為艱苦的戰斗。
四橋
達維會師橋:1935年6月12日下午,紅一方面軍一軍團2師4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帶領下勝利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25師74團的一部在夾金山下意外相遇。達維會師橋見證了當年兩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場景,見證了中國革命歷史性的轉折。這座橋始建于民國初年,是一座片石圓木結構的木橋,長13.6米,寬2.8米,距小金縣城35公里。2006年6月25日,達維會師橋作為阿壩紅軍長征遺跡的組成部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猛固橋、馬鞍橋和三關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就在這里與敵軍展開了激烈而悲壯的戰斗,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的將士英勇頑強,驍勇善戰,一舉粉碎了國民黨守軍嚴密封鎖,率先搶占了這一戰略要地,為迎接中央紅軍順利進駐小金縣城徹底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如今,小金縣結合全縣旅游開發,將兩座橋及其周邊環境進行徹底維修、整治,還在橋頭堡中間修建起了一座象征小金各族群眾熱忱、友善的神圣的白塔,旨在敞開熱情的懷抱,歡迎你遠方的朋友。
四址
“兩河口會議”會址,位于小金縣兩河口鎮境內的關帝廟。1935年6月26日及29日,黨中央在這里分別召開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上具有僅次于遵義會議的重要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政治局常委會,史稱“兩河口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秦邦憲(博古)、張國燾、劉少奇、何克全(凱豐)、李富春、彭德懷、林彪、聶榮臻、鄧發、劉伯承、林伯渠等16人。會議消除了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在戰略方針上的分歧,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進一步明確統一認識,團結北上的方針。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將該址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達維喇嘛寺,該寺的前身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沃日土司修建的一座苯波教寺院、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于勝利會師后,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下榻于此,并在這里舉行了萬人勝利會師慶祝大會。
“同樂會”遺址,位于美興鎮的天主教堂,是法國傳教士佘廉靄于民國8年(1919年)組織興建,1935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在天主教堂組織團以上干部舉行聯歡會,亦稱“同樂會”。毛澤東在駐地接見紅四方面軍在懋功的高級干部,詳盡分析了形勢,提出了會師后的方針和任務。兩大主力軍的勝利會師,揭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
撫邊糧臺老街,1935年6月下旬,中革軍委直屬部隊進駐撫邊,紅軍總政文工團在老街城隍廟戲臺演節目,兩盞煤氣燈把舞臺照得雪亮。演出前,毛澤東同志登臺講話說,“撫邊有志氣的青年,請跟我一起北上去!”在紅軍的感召下,當地共有61位青年男女參加紅軍,多年征戰后,據說僅有3人回到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