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
打造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本報訊(見習記者 唐伯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10月20日發布。《規劃綱要》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定位,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其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包括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在西部地區生態保護中發揮示范作用,促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大幅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打造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和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建設包容和諧、美麗宜居、充滿魅力的高品質城市群等內容。
《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堅持高端化與大眾化并重、快節奏與慢生活兼具,激發市場消費活力,不斷增強巴蜀消費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
在營造高品質消費空間方面,一是打造城市消費品牌。支持重慶、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費品牌,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涪陵、合川、樂山、雅安、南充等發展人文休閑、度假康養,打造成渝“后花園”。發揮宜賓、瀘州白酒品牌優勢。推動萬州、江津、銅梁、自貢、內江等圍繞特色美食、傳統工藝產品、民俗節慶、自然遺跡等,建設特色消費聚集區。改造提升商業街區,集聚高端消費資源,打造世界知名商圈。建設一批人文氣息濃厚的特色商業名鎮。二是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講好巴蜀故事,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打造貫通四川、重慶的文化遺產探秘、自然生態體驗、紅色文化體驗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擴大長江三峽、九寨溝、武隆喀斯特、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樂山大佛、三星堆—金沙、三國文化、大足石刻、自貢彩燈等國際旅游品牌影響力。規劃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四川段)。打造綿竹熊貓谷和玫瑰谷,探索川西林盤、巴渝村寨保護性開發,依托特色自然風光、民俗風情、農事活動等,發展巴蜀鄉村旅游。推動黔江與周邊區縣文旅融合發展,建設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在構建多元融合的消費業態方面,要促進經典川菜、重慶火鍋、蓋碗茶等餐飲產品品牌化,創建美食地標。推動傳統文化和全新科技元素融入創意設計產業,提升傳媒影視、動漫游戲、音樂演藝等產業發展水平,支持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時裝周、電影節、藝術節等文化展演活動。發展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汽車摩托車運動、航空運動等,布局建設自駕游營地和野外露營地,發展鄉村民宿,推出溫泉、游輪、徒步、自駕等一批特色化、品質化旅游產品,大力發展“旅游+”產品。提升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市場化供給質量,壯大社會服務消費。發展假日經濟,豐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間經濟產品,建設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擦亮“兩江游”“街巷游”等夜間經濟名片,展現國際時尚范、巴蜀慢生活。
《規劃綱要》還提出,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費環境,鼓勵線下實體店自主承諾無理由退貨,探索建立特色旅游商品無理由退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