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
2022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難求”,網絡熱搜更是鋪天蓋地。從冰墩墩火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文化IP生態圈經濟已從單一文創的平面化時代,進入到一個立體多維的跨領域、立角色、全產業聯動和全民參與的“IP多維活變2.0時代”。
“活化”文化IP最能共鳴共情
不限于IP形象的文創及周邊的產品開發,讓IP“活起來”是“IP多維活變2.0時代”的重要內容。猶如冰墩墩雖然沒有真的開口說話,但卻有自己的“語言體系”。奧運村苦苦練習4A跳、憨笨地摔跤和與現場互動的生動情景,都讓冰墩墩從一個賽事標簽升級變成立體形象,成為現象級文化IP。
這類擬人式的演變,就是冰墩墩的“IP活化”過程,即打破了吉祥物作為logo的平面呈現,而跨度到立體“代言人”,有豐富的情景,如“冰墩墩被門卡住了”“冰墩墩下班”“沒有冰墩墩的日子”等。人們將它視為明星一般,不僅傳播與它相關的話題,還自發地追捧話題、制造話題、參與話題。在這個追星過程中,全民參與、同步體驗,甚至引發全民“二創熱潮”。
不久前虎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只此青綠》的成功,就在于“活化”了一幅名畫,通過重建或復現一個朝代的詩詞舞樂,用高級的視聽體驗和精湛的表演,實現文化藝術的共鳴、對美的共情。后來沖上熱搜的“青綠”仿妝、“青綠腰”等,都是受眾表達共鳴共情的方式,與全民畫冰墩墩、捏冰墩墩、雕刻冰墩墩等各種“創作”表達大同小異。
此外,文化IP“活化”在科技、數字等應用日趨成熟與常態化的未來,可以更具互動性和傳播力。如元宇宙的世界中,“活化”的IP完全可能成為你我的“朋友”“同學”“同事”之類。
“破維”創造延伸IP生命
冰墩墩已經從賽事吉祥物延伸出了大電影《我們的冬奧》,一幅宋代的古畫《千里江山圖》成了火爆線上線下的《只此青綠》舞蹈劇目,何馬探險巨著《藏地密碼》落地為浸沒式冒險秀《亞丁密碼》……這些做法都是文化IP突破單一維度、跨領域創造的做法,可以稱之為“破維”創造。
在后互聯網時代,一個IP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個熱門現象,就像冰墩墩、《只此青綠》。然而隨著賽事、隨著春晚落幕,它們的熱度是否就必然結束?答案是否定的。看冰墩墩的NFT,《只此青綠》的仿妝、巡演、駐場旅游演出、數字插畫、文學再創等都是從單一維度到多維度的文化IP打造。
在美妝、影視、文學數字經濟等多領域、多維度、多形式進行創意延展,正是文化IP“多維活變2.0時代”的走向趨勢,也是為IP原生性的創造提供無限可能的必經之路。
同時要注意,成功的文化IP,除了在創意設計時“破維”,也要從IP的多形式生產與運營產業鏈上不斷做迭代更新和維護,需要一系列的產權保護和商業規則呵護。
成都大運會與四川文化IP開發契機
前不久,成都大運會來到“雙奧之城”北京“串門”,在“多彩神州”展覽展示活動中,成都大運會作為主體展陳內容在冬奧會背景下首次集中線下亮相,并且以多媒體展示屏、靜態展陳、快幕秀、臨場互動等多樣化形式,“破維”呈現了一個立體全面的文化空間。有著川劇臉譜樣式的吉祥物蓉寶也帶著四色大運會火炬亮相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具有新潮活力和創造動力的全球青年群體,尤其是以95后為代表的“Z世代”人群,已逐步成為文化的消費主力軍。針對這一主要客群,面向全民關注的成都大運會,蓉寶不僅是大運會的賽事IP,更是推廣成都文化的活名片。而它若想要有持續性影響力,還需再豐富其IP“活化”的方式與“破維”創造的聯動性。
例如,首先,增加蓉寶的呈現形式,不局限于吉祥物的文創及周邊產品上做創意延展,而可在影視、配音、舞臺劇、繪畫、文學故事、烘焙設計、花卉多領域進行“破維”創造,激發全民“二創熱潮”。其次,豐富蓉寶傳播方式,不僅在展會亮相或城市形象宣傳物料中展現,還要立體式地將蓉寶“活化”,設立并運營蓉寶“人設”。最后,對于青年客群而言,打破吉祥物這一平面單一的形象,尤為要緊的是蓉寶與每個人的情感共鳴,讓蓉寶的存在使當代青年人在其中找到自我和體現自我,制造與青年人感興趣的、參與性強、共情力高的系列話題。
對于成都大運會而言,蓉寶只是大運IP的一小部分體現,本身豐富多彩的四川文化基因,如三國文化、熊貓文化、三星堆文化,以及成都本身優雅包容和市井煙火互融的城市文化,都在為成都大運文化IP原生性提供無限的創意空間。
(作者系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常務會長、四川大學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