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川渝地區主場城市活動在重慶大足舉行。活動現場,重慶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簽署《共同建設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川渝石窟保護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護研究聯合實驗室及科技創新基地。川渝兩地將共同編制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規劃,共同組建專家團隊,共同推動石窟寺保護關鍵技術攻關和學術研究,共同實施川渝石窟寺考古行動,共同推進石窟寺綜合保護利用重點項目,共同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共同推出一批體現川渝特色的石窟寺外展精品,攜手打造中國南方石窟寺保護利用高地。
川渝地區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850處,約占全國總量二分之一。其中,四川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34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1處。重慶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716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自6世紀起,川渝石窟1400年刊鑿不絕,造像序列延續完整、造像數量浩瀚、題刻內容豐富,是中國晚期石窟發展的集大成者,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藝術鑒賞價值和文化交流價值。
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出臺,明確提出要整合川渝石窟寺資源建設國家遺址公園。2021年,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作為重點項目先后納入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和國家文物局《“十四五”石窟寺保護利用專項規劃》。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印發實施,明確要求加快推動建設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
近年來,川渝兩地文物部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共同簽訂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召開川渝石窟保護利用專家座談會,共同推進樂山大佛、安岳石窟等石窟寺保護利用重點項目,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川渝兩地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更好地整合川渝石窟寺資源,積極推動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取得更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