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吳夢琳
三蘇祠中憶東坡、夜月水街品煙火、稻花香里看豐年……近日,2023年“天府旅游名縣巡禮”集中采訪宣傳活動走進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眉山市東坡區,實地感受名縣新變化。
東坡區因蘇東坡而得名。如今這里也是一座“網紅”城市:三蘇祠中文脈流傳、夜月水街感受“穿越盛世”、永豐村里看詩意豐收,隨著東坡區全力打造“東坡醉月地”文旅品牌,不斷釋放出“千載詩書城”新魅力,讓東坡老家遠者來、近者悅。
三蘇文化成為城市的“根和魂”
三蘇文化,是東坡區的“根和魂”,給予當下豐厚的文化滋養,也成為東坡區最為獨特的文旅資源。
2022年,東坡區高度濃縮獨有的區位條件、產業優勢、歷史文化、人文風情、生態環境等城市特征,凝煉出“東坡醉月地 千載詩書城”城市品牌,從此,完成戰略定位的東坡開啟了新一輪的大發展。
圍繞三蘇文化傳承提檔升級,編制了《三蘇文化(東坡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眉山市三蘇遺址遺跡保護利用規劃》《全國三蘇主題游徑眉山示范帶規劃》《三蘇故里文化旅游片區策劃和規劃》《三蘇祠博物館中長期發展規劃》,并啟動“東坡行旅——中國文物主題游徑”試點工作,以三蘇祠為核心,有序推進三蘇祠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啟動蟆頤山重瞳觀、短松崗、連鰲山石刻、大旺寺白塔等四大三蘇文物主題游徑項目。
持續推進城市品牌影響力,建成“東坡文創園”,開發虛擬人物“蘇小妹”擔任“城市數字代言人”和“宋文化推薦官”,推出“東坡一瓶水、東坡一杯茶、東坡大米”等區域性品牌。植入非遺文保景點地標等拍攝52集動畫片《少年蘇東坡傳奇》,入選四川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同步發行系列圖書。持續辦好東坡文化節、東坡半程馬拉松、中國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等3大核心會節活動,吸引流量超100萬人次。
讓名人文化“活”起來,堅持以文潤城、以文化人,培養“東坡文化講師團”全年開展活動200余場次,打造蘇洵、蘇軾、蘇轍等8個三蘇文化主題公園,以三蘇文化命名110余條街道。開通四川博物院到三蘇祠往返直通車,啟動話劇《蘇東坡》、現代舞詩劇《詩憶東坡》巡演等。
夜月經濟激發區域的內生活力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東坡水街逐漸熱鬧起來。
立足“宋代雅致生活典范”“明月故鄉”打造的特色水街和華燈集,如今成為四川高人氣打卡點之一,吸引遠近游客感受“穿越盛世”,外地游客長期占比達到了80%以上。
整合資源、串點成片,“東坡醉月地”文化旅游區應運而生。其位于東坡區中心城區,北至東坡印象水街、南至蘇母公園、東至岷江東湖飯店、西至三蘇祠景區,占地面積2.04平方公里。區域內4A級景區、省級公園、大型博物館、文體商旅綜合體等一應俱全,其中夜間文化類經營商戶103家,占比約為54%。
2022年,“東坡醉月地”文化旅游區接待游客首次突破600萬人次。“東坡醉月地”文化旅游區也被國家文旅部評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經濟聚集發展示范區。
如今,東坡區正以穿越盛世水街二期、世界川菜產業園等重大文旅項目為引領,努力打造以東坡文化、東坡美食、文創演藝、夜間經濟為核心的“東坡醉月地”文化旅游消費新場景,讓三蘇文脈、東坡文化可觀、可感、可知,持續“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不斷壯大“夜間經濟”品牌效益,以實際行動為“名縣提升”書寫“東坡答卷”。
農旅融合繪出鄉村振興的好風光
在眉山東坡區永豐村,自能體會“天府平原、沃野千里”的鐘靈毓秀。
永豐村幅員面積6.9平方公里,歷來就是種糧大村,種糧水平和規模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備示范引領性。全村現有高標準農田3340畝,其中集中連片規模1500畝,有全省規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種植基地300畝。水稻、小麥、蔬菜、荷花等各類農村物,隨四季更換呈現不同的生長狀態,處處皆是好景。
隨著農旅融合的發展,一幅“糧食穩、產業興、鄉村美”的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集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心與為農服務中心為一體的“豐收里”運行,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消費購物、科普研學旅游場所;依托鄉村閑置農房,永豐村正全力打造多種主題民宿,為游客提供別樣的鄉村旅居體驗。
以村陣地為中心,永豐村保留原始川西民居風格,對周邊436戶農房進行風貌改造,原創“荷稻果蔬”系列墻繪21幅,通過喬、灌、花、草、果合理搭配,綠化美化17.6公里,打造了“白墻黛瓦、茂林修竹、水清稻香”的特色美麗鄉村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