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吳夢琳 成博
保持文旅經濟熱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更好滿足游客各種消費需求,大幅提高旅游綜合收入。
——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省兩會上,文旅發展是會場內外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四川文化和旅游發展相關內容,“保持文旅經濟熱度”被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
如何大幅提高旅游綜合收入?如何進一步激活文旅消費?圍繞這一話題,記者采訪了部分代表委員。
豐富產品供給 挖掘釋放消費潛力
四川是文旅大省,文旅資源、市場規模等在全國均居第一方陣,但同時也有旅游綜合收入不夠高等問題。
省政協委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戴允康說,如今文化和旅游發展面臨著更高期待,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主力軍”“主陣地”,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
戴允康表示,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大幅提高旅游綜合收入”,將持續著力“揚優勢、鍛長板,促創新、增動能,建集群、強主體”,鞏固增強文化和旅游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實施文化和旅游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持續深度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豐富產品供給,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挖掘和釋放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啟動實施“三州”全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為“三州”文旅發展帶來新機遇。
“涼山正在推動全域全時旅游發展,創建四川文藝副中心,打造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全域啟動‘東南西北中’五線差異化旅游開發,‘冬季暖陽、涼山不涼,夏季清涼、涼山真涼’宣傳語,詮釋了涼山全時旅游價值。”省人大代表、涼山州文旅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康說,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國際詩歌周、民族電影周、民族音樂周等文化IP正在涼山生根發芽。
開發新業態新場景 滿足需求“引客入川”
如何進一步激活文旅消費?省人大代表、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高級經濟師雷裕琴建議,開發旅游新業態,以游客需求為導向,深度開發科普、研學、康養、生態等旅游新產品,用新場景、新業態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省政協委員、域上和美集團董事長邱偉從事演藝行業多年,特別關注到了過去一年四川演藝市場的“井噴式”增長。“尤其是‘跟著演出來四川’‘為了一部劇奔赴一座城’成為四川旅游新熱點。這表明,文旅消費強勁恢復,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四川演藝經濟大有可為。”邱偉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三星堆、三蘇、蜀道、三國文化等為題材創作一批文藝精品”這讓邱偉感到振奮,對此他建議,在成都加快打造1—2臺代表城市文化形象、匹配城市旅游能級的大型駐場旅游演藝,同時開發本土品牌,增強本地文化IP演出競爭能力。
戴允康表示,面對公眾對高品質、多元化文化和旅游服務的需求,我省將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新興業態,實施數字賦能文化和旅游場景建設行動,發展電子競技、線上演播、品牌授權等新業態,開發研學旅游、音樂產業、非遺之旅等新產品。今年計劃評選首批“天府旅游營地”“天府旅游名播”,充實壯大“天府旅游名牌”體系。持續推動大熊貓、蜀道三國、大巴山、嘉陵江等風景道建設。創建一批世界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帶動城市更新、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同時,將持續開展“引客入川”“冬游四川”“文旅消費季”等系列活動,高水平建設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旅游休閑街區,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