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川,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我不知道的?”這個冬天,在“爾濱”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文旅市場紛紛拿出壓箱底的特產。其中,四川出圈的“燕窩”,就是來自巴中市通江縣的銀耳。
地處北緯31度的通江縣素有“一府三鄉”(川陜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溶洞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之美譽,優良的生態環境和云霧縈繞的溫和氣候也成就了通江銀耳獨特的品質。通江銀耳先后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歐盟有機認證”等多項稱號。2023年,通江銀耳區域品牌價值達61.66億元。
“我們以銀耳為媒、文化搭臺,高規格舉辦中國·通江銀耳產業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中國·通江銀耳節,讓通江銀耳這張‘金名片’沖出大山,全面打響通江農旅融合靚麗品牌。”通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江縣以銀耳為主題,以文游購娛一體化為目標,建成銀耳博物館、“通江花月夜”夜間集市主題商業街區,推出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銀耳傳奇》,通江銀耳酒、銀耳面膜、銀耳羹、銀耳蜂蜜飲料、銀耳掛面等系列銀耳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2023年,通江“銀耳原鄉·洞天福地”夏日清涼之旅和“秋日盲盒”治愈之旅精品線路先后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串聯起壁山森林公園、陳河耳鄉景區、諾水河景區、空山天盆景區、方山新村、梨園壩村、紅云崖民俗村等鄉村旅游點。
與此同時,通江縣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優勢特色資源,以“資源轉化、景區賦能、三產融合”為路徑,圍繞白石寺紅色文旅特色小鎮、南教城森林康養中心、高明湖夜間經濟帶三大文旅消費拳頭產品,輻射帶動通江銀耳、青峪豬、富硒茶等農產品消費,進一步推動工旅、農旅、產旅跨界融合,將文旅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以四川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方山新村為例,當地探索打造集鄉村觀光、果蔬采摘、生態養殖、餐飲住宿、兒童游樂、體育運動、休閑觀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呈現出“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美麗畫卷。
依托銀耳、茶葉等特色產業園區,通江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建成茶旅融合、果旅融合、菌旅融合等特色產業園區25個。大力支持白石寺、梨園壩等16個中國傳統村落發展鄉村旅游,創建天府旅游名村2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鄉村振興示范村13個、水美新村1個,獲評四川鄉村旅游強縣和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
下一步,通江縣將繼續推進鄉村振興,持續鞏固提升天府旅游名縣創建成果,在農旅融合上做文章,做足紅云崖村、翰林村、梨園壩等鄉村旅游景點的“吸睛點”,推出更多一日游、周末游產品,將文旅產業打造成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