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大蜀道”交通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根據四川境內的金牛道、米倉道、陰平道和荔枝道4條蜀道分布情況和區域發展的整體性,打造4條大蜀道文旅走廊、5條大蜀道特色風景道,促進蜀道遺產保護利用和蜀道申遺,為建設世界旅游主要目的地提供支撐。
《方案》介紹,大蜀道周邊分布著劍門關、閬中古城、光霧山3處5A級旅游景區和明月峽、南龕山、七里峽等40余處4A級旅游景區,巴山大峽谷、昭化古城等一批景區正積極籌劃創建5A級旅游景區,旅游價值高。近年來,各地圍繞蜀道資源持續舉辦國際馬拉松賽、蜀道文化旅游節等賽事、活動,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持續擴大,但在交通網絡旅游支撐力、公路旅游在途服務力、蜀道交通文化傳承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方案》以四川境內的金牛道、米倉道、陰平道和荔枝道大致走向為依據,結合蜀道遺址遺跡、區域文旅資源、城市節點的空間分布和路網條件及布局,將7個市共37個縣(市、區)納入規劃范圍,包括廣元全域、巴中全域、達州全域,以及綿陽、德陽、南充、成都市等部分縣(市、區)。
根據《方案》,四川將構建金牛文旅走廊、米倉文旅走廊、陰平文旅走廊、荔枝文旅走廊(簡稱“四廊”),圍繞“雄關翠柏”“巴山夜雨”“千里行軍”和“紅塵絕騎”等主題,建設蜀道文物主題游徑;打造劍門蜀道風景道、米倉畫廊風景道、米倉鄉韻風景道、康氧巴山風景道、嘉陵山水風景道(簡稱“五道”),提升路域環境和景觀效果,完善沿線服務設施,增設步道、騎游道,構建公路旅游特色標識,向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在途服務,創造無憂出行、暢享旅途的出行體驗。
《方案》提出,到2027年,4條大蜀道文旅走廊基本完善,5條大蜀道特色風景道逐步成型,基本形成“通道暢行、走廊暢游、服務暢享、文化暢傳”的大蜀道文化旅游交通廊道,游客高效到達、便捷轉換,多樣化在途需求有效滿足;文旅資源串聯成線、聯動發展,蜀道文化得以更好展示傳承,讓“大蜀道”成為交通運輸與蜀道文化旅游互促共融、協同發展的示范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