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高杲 文銘權
據媒體報道,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去哪兒”平臺上搜索量最高的熱詞是“反向”“人少”“冷門”,縣城成為“反向旅游”最火目的地,“五一”酒店預訂遍布1230個縣,覆蓋全國近九成的縣,縣城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30%,以“逃離擁堵、深耕體驗”為核心的“反向旅游潮”正在興起。
作為文旅大省,四川各縣市區通過繽紛多彩的假日活動和誠意滿滿的政策舉措,助推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推動文旅熱潮覆蓋更多區域,讓更多縣域小眾目的地成為假日文旅熱潮新亮點。
“去哪兒”旅游平臺顯示,我省九寨溝縣、小金縣、劍閣縣、松潘縣、丹巴縣、洪雅縣、稻城縣、理縣、瀘定縣、長寧縣成為“五一”假期四川十大熱門縣域旅游目的地,其中,九寨溝縣躋身全國三甲行列。
“奔縣游”走紅
四川熱門縣域旅游目的地各顯神通
5天接待游客15.49萬余人次,其中連續2天達到最大游客承載量4.1萬人次,這是九寨溝縣交出的“五一”文旅答卷。
為什么會選擇九寨溝?不少游客告訴記者,這里既可以體會現代生活方式的便利,又能享受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除九寨溝外,四川其他熱門縣域旅游目的地均各具特色。一些熱門縣域景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開發新區域、新項目、新模式,或改善接待條件等。越來越多縣城甚至小城鎮通過打造獨具特色的文旅IP,給游客提供獨具特色的多元化旅游體驗。通過提升“顏值”,競相釋放出“吸粉”的能量。
在阿壩州小金縣、理縣,一批自駕愛好者從各地趕來理小路,打卡四川版“獨庫公路”,他們將沿途拍攝到的雪山、森林、冰川、草甸等景色發在網上,展現絕美風光的同時,讓這兩個川西小城逐漸走紅網絡。
廣元市劍閣縣在劍門關、翠云廊等必游景點之外,開拓河谷文化體驗等新玩法。阿壩州松潘縣在松潘古城、黃龍九寨高鐵站、松潘站等點位,開展藏羌回漢等各民族花燈舞展演和同跳鍋莊舞等活動,讓游客在欣賞黃龍寺等人文景點的同時,也體驗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都江堰市在“五一”期間推出“白娘子”主題系列活動,吸引大量游客涌入。
“五一”假期,恰逢2025康定“‘四月八’跑馬山轉山會民間手工藝盛典”啟幕,康定市匯聚30多個喜馬拉雅文化潮牌、20多位音樂人及民間藝人助陣,讓游客體驗潮流和非遺的碰撞。
在達州市宣漢縣的巴山大峽谷景區,游客可以體驗時下最前沿的“外骨骼機器人”,體驗者只需要腰上一扣,腿上一系,就能體驗科技和文旅的完美融合。
眉山市洪雅縣對傳統景點進行升級,在瓦屋山、柳江玉屏旅游度假區等地舉行全山徒步挑戰賽、草坪音樂會等活動,豐富游客體驗內容。
獨步天下的四川特色美食,更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好吃嘴”慕名而來。
在眉山市東坡區,當地舉辦的東坡宴等特色美食活動座無虛席;在自貢市富順縣,自貢鹽幫菜代表“富順豆花”、趙化古鎮壩壩宴、獅市古鎮“吃鹽席”,人氣爆滿;憑借一把“空心掛面”,中江縣掛面村“五一”期間共接待游客11.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0多萬元……
根據“去哪兒”旅游平臺顯示,“五一”期間,四川大多數縣城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30%以上。“同程旅行”平臺顯示,包含高品質住宿及玩樂套餐的優質周邊游的預訂熱度在“五一”假期出現3位數的上漲。
是“曇花一現”還是持續火熱?
縣域旅游走勢引發各界關注
縣域旅游憑啥能火?我省多地縣域旅游升溫,原因何在?
不少受訪者認為,源自需求端和供給端的變化。從需求端來看,不少游客更注重個性化需求、個人情感滿足和個人游歷價值的體現,小縣城旅游的新鮮感,正好滿足差異化的旅游體驗。
雖然距離成都300多公里,但甘孜州丹巴縣依舊成為來自上海的林周五一旅游目的地。這位“00后”上班族說,這里有他向往的寧靜、休閑、舒服的生活。
“當前旅游消費的多元化、多樣化,旅游產品的親民化,讓游客有了更多的旅游選擇,文旅內循環具備更強大的吸引力。”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蔡尚偉認為,隨著經濟的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高,逃離擁堵、反向旅游,成為旅游觀念更新的必然。而國內旅游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已從過去走馬觀花式的吃喝玩樂,變成沉浸式的生活體驗和歡樂感悟。
從供給端來看,四川廣袤的縣域空間,有著個性十足甚至原生態的旅游資源。省內旅游資源豐富且差異性突出,從高原、雪山到水鄉,無奇不有,四川特色以及“民族+鄉村+文化+地域”特色明顯。
記者發現,此次入選四川十大熱門縣域旅游目的地的縣城中,絕大多數都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如稻城縣坐擁稻城亞丁等景點,可以體驗高山草甸、雪山海子等川西秘境。瀘定縣則坐擁海螺溝、貢嘎山等獨特風光。
四川省旅游學會副會長、四川農業大學商旅學院黨委書記郭凌認為,四川發展“反向旅游”具有特有的優勢,經濟基礎好,人口多,近年來以旅游強省為目標,大力推進文旅融合,持續開展“天府旅游名縣”創建等活動,全省文旅發展水平已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重點工作內容。”郭凌說,四川縣域經濟發達,超七成區縣GDP過百億元,由此旅游基礎設施和縣域接待能力得到完善和提升。近年來,四川各縣不斷優化硬件設施、服務水平、消費環境,促進了縣域文旅市場的火熱。
如今,萬達廣場、利茲卡爾頓、希爾頓等知名商圈、五星級酒店紛紛下沉區縣,“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高端服務正在縣城甚至小城鎮形成。
蔡尚偉、郭凌等專家均看好縣域旅游前景,認為其將成為四川文旅發展的主陣地。
如何留住“潑天流量”?
縣域還有諸多“功課”要做
當“潑天流量”降臨小城,考驗也隨之而來。去年國慶假期,山西省某市一景區因游戲《黑神話:悟空》而爆火,但短時間內大量游客涌入,景區出現大量排隊、游客等待時間長等情況。
而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以及傳統村落存在過度商業化、同質化的問題,讓游客旅行體驗失望甚至反感,從此成為“一次游”。
對此,專家紛紛為其支招。
“縣城作為縣域旅游‘鏈主’,要做大做強,建設要‘軟’‘硬’兼施。”郭凌認為,部分“出圈”的縣城要持續火下去,需要積極推動資源下沉、保障下傾,夯實縣城硬件技術、補齊軟件短板。不但要加強基礎設施硬件建設,更要積極營造服務的軟環境。
“縣域要深耕小靜特美。”蔡尚偉認為,在縣域經濟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想要接住“潑天流量”,關鍵還在于擦亮自身特色。在蔡尚偉看來,縣域要著眼長遠,結合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等特點,打造更多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文旅產品。
蔡尚偉專門提到要加快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縣域旅游資源特色,打造體現特色和差異的縣域旅游項目,加快推動旅游產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四川不少地方黨政官員開始主動為所在區縣城市和文旅發展“吆喝”。一些縣區文旅部門負責人認為,縣域城市建設和文旅產業一體化推進,全面提升數智化服務、營銷和管理水平是目前縣域旅游發展的當務之急。
今年“五一”假期,一條“九寨溝的調度能力太強”沖上熱搜,不少游客表示,九寨溝景區的管理調度,讓其不再害怕節假日出行。據了解,當地新投用的智慧調度系統可適時監測游客分布情況,進行動態調度運力,及時分流核心景點客流,提升游客游覽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