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黃龍景區后寺廣場附近,攝影愛好者驚喜捕捉到成群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馬雞棲息覓食的珍貴畫面。它們身披藍灰色羽毛,頭側緋紅,耳羽簇潔白如雪,尾羽飄逸如馬尾,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美麗。
這一發現不僅為黃龍增添了新的生態亮點,也標志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藍馬雞成群現身 展現生態之美
藍馬雞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禽類,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森林、灌叢地帶。它們喜歡結群活動,通常以10-30只的規模共同覓食,晨昏時分尤為活躍,叫聲洪亮,在林間此起彼伏。此次在黃龍景區觀測到的藍馬雞種群,或悠閑漫步于云杉林間,或隱于灌木叢中休憩,展現了自然生態的和諧之美。
黃龍生態保護顯成效 野生動物頻“做客”
近年來,黃龍景區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水源涵養功能不斷增強,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優越條件。除藍馬雞外,景區內還曾記錄到川金絲猴、羚牛等多種珍稀保護動物,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科普小知識:藍馬雞
藍馬雞(學名:Crossoptilon auritum),雉科馬雞屬鳥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藍馬雞是珍稀名貴的禽類,羽毛美麗,可作裝飾用,頭側緋紅,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頸部頂上,通體藍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而翹起。因尾羽披散下垂如馬尾,故名藍馬雞。藍馬雞喜歡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區,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它為中國特產,是高山寒冷地區的鳥類,只產在中國,終年留居于青海東北部和東部,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一帶及南部,寧夏賀蘭山及四川北部。
生活習性:藍馬雞喜歡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區,棲息于海拔2000-3000米之間的針葉林、混交林、高山森林、灌叢。喜歡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曉到樹林間覓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邊吃邊叫,此起彼伏,其聲粗而洪亮;中午便隱匿于灌木叢中,直到傍晚才又活躍起來;夜間結群于枝葉茂盛的樹上,它不飛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樹枝,直至跳到頂端樹枝。
繁殖方式:繁殖期為4-7月。3月末群體開始分散成對,配對后雄鳥和雌鳥一起活動和覓食。4月末開始營巢,巢多置于灌木、苔草、樹堆或倒木下。5月下旬到6月初產卵,每窩產卵5-12枚,卵的顏色為灰褐色或淡青綠色。孵化期為26-28天。
此次藍馬雞在黃龍景區的出現,不僅為科研和生態觀測提供了寶貴資料,也讓游客有機會近距離感受自然生命的魅力。在此呼吁廣大游客,觀賞時請保持安靜,避免驚擾野生動物,共同守護這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