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對近代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歷史命運進行的規律性總結,又是全面把握大局大勢基礎上對“中國向何處去”作出的科學回答。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在實踐中奮力探索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一

       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歷史邏輯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道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之路,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既不能照搬國外,又不能囿于書本,必須立足國情、把握時代特征,走自己的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持續推進一以貫之的“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進程中開辟出來的。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而開創的,也是在中國革命已經取得勝利、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是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接力探索和接續奮斗中堅持和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適時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的偉大飛躍。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為了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艱辛探索。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及教訓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以蘇為鑒,走自己的路”,通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試圖走一條更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毛澤東同志發表的《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標志,黨對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的新的認識,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歷史的發展從來不是直線式,而往往是在反復、曲折中前進。由于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項全新事業,黨對這項事業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認知還存在一定局限,伴隨著黨的指導思想發生“左”的偏差,特別是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使這種探索遭到嚴重挫折。盡管探索坎坷曲折,但取得的經驗教訓彌足寶貴,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巨大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發出響亮號召:“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命題的提出,為把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旗幟。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經過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這一道路不斷探索,提出了改革開放論、商品經濟論、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一國兩制”等理論,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涵。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沉著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嚴峻考驗,依據新的實踐確立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全面改革新局面,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協調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建設,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系統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重大問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完整的表述,深化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方位、新變化、新要求,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確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從新世紀新階段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新中國成立70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凝結了黨和人民持續探索的智慧和心血,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所以,探索、開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共產黨理論與實踐的鮮明主題主線。我們應當用整體性的歷史眼光來審視新中國成立70年歷史,要從中華民族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發展邏輯來深刻把握。雖然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具體工作有很大區別,但本質上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把兩個時期割裂甚至對立,而是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待,新中國成立70年歷史就是一部持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兩個時期既體現了道路探索的階段性,又體現了歷史發展的連續性,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辯證統一。

       在新中國成立70年的持續探索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不斷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空前提高、國際地位日益上升,我們之所以能夠經受住世界社會主義處于低的嚴峻考驗而立于不敗之地,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關系我國主權和安全的種種突發事件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之所以能夠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而創造“中國奇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用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回應了所謂“歷史終結”的錯誤論調,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等系列重大問題。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

       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認識深化

       新中國成立70年偉大實踐孕育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出了一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在探索的實踐中,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逐步完善。從毛澤東提出走符合自己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到黨的十二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從黨的十七大首次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到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伴隨實踐發展不斷拓寬延伸,內涵越來越豐富,黨對其內在規律性認識也更加全面、深刻。這條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述界定是對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道路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精煉概括,科學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前提、基本依據、運行機制、基本目標,描繪了走向現代化強國和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大愿景。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相統一。這條道路首先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基于我國相對落后的社會發展狀況而決定的。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新中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優先發展經濟滿足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必然的戰略選擇。發展經濟為社會其他方面發展奠定基礎,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更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彰顯。當然,經濟發展也需要社會全面進步的有效支撐。沒有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物質文明建設就缺乏各種保障和強大動力,經濟發展目標最終也難以實現。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發展經濟,又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兩者協同推進。始終堅持兩點論,實現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的有機統一,社會的全面進步才會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也才會有體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相統一。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上述兩者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始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政治保證、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內生動力,實現內在動力與外在平衡的統一。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根本在于二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實現了兩個基本點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從根本上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由上所述,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四項基本原則保證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改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相統一,既有效保證這條道路的正確發展方向,又不斷增強這條道路的內在活力,賦予其發展新的生命力。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發展生產力與實現共同富裕相統一。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是要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這是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一要義就是大力推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實踐的迫切要求。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訴求之一,就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人人平等和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內在要求,一方面,堅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充分體現公平正義原則,防止出現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這是社會主義區別于以往一切舊社會制度的本質所在,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生命力所在,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手段,實現共同富裕是目的,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目標才能最終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發展手段和目的相統一,體現了真理性和價值性的統一;著眼于現實任務和遠大目標的有機統一,展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相統一。這條道路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不懈探索和艱苦奮斗中開辟出來的。從毛澤東同志主張“努力找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到鄧小平同志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條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中國道路繼承了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但決不是中國傳統發展道路的“自然延續”;中國道路學習借鑒了西方現代文明發展的經驗,但決不是簡單復制西方發展模式的結果。在這一偉大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結合起來,根據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正是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相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時俱進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才取得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偉大成就。

       第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立足中國和面向世界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帶領中國人民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根據中國具體國情和時代特征探索開辟出來的走向民族復興的中國道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條道路還是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中展開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現代化進程中推進的,也是在世界錯綜復雜的矛盾中生存和發展的。黨領導人民堅持以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看待世界,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吸納人類文明成果,大膽借鑒世界各國成功經驗,從而使這條道路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時代潮流相隨、和世界和平相伴中不斷走向成熟,引領我們的國家各族人民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條道路既遵循著世界歷史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普遍規律,同時又結合本國自身的條件和國情。它有助于科學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為人類探索更美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有助于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探尋現代化之路提供了借鑒;不僅直接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影響著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發展。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成就,其世界性的示范意義也日益彰顯。

       三

       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實踐啟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著更多的風險挑戰和困難考驗,需要我們有更高的境界、更強的本領、更優的作風、更好的狀態,積極主動順應、銳意開拓進取,發揚斗爭精神,提升斗爭本領,咬定“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不放松,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完成新時代歷史使命。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歷程,汲取繼續前進的歷史經驗,給予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重要啟示。

       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偉大的事業需要堅強的黨來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今天。70年來,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英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認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的領導者,是中國現代化的設計師,處在當今中國變革的核心。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

       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偉大事業呼喚科學理論,科學理論又指引偉大事業。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也是一部黨的理論創新史。從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完善到鄧小平理論創立,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到科學發展觀確立,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在總結歷史和實踐經驗基礎上實現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以科學理論武裝全黨,引領事業發展進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時而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深刻領會新思想的核心要義、基本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努力把黨的科學理論轉化為強大物質力量,更加堅定自覺地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奮斗。

       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就是黨踐行宗旨、實現人民根本利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歷史。新時代必須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不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70年發展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特色、當代中國人最鮮明品格。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時代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革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積極借鑒人類一切有益文明成果,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擴大對外開放交流,實施互利共贏、更為主動的開放戰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實現。

       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憂患意識。戰略問題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途命運。全黨要保持戰略定力,更加自覺地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居安思危是一個政黨成熟的重要標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各種風險。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保持戰略定力、憂患意識,堅定斗爭意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奮力前行。

       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發揚昂揚的奮斗精神。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發展前行的內在精神支柱。新中國成立70年歷史就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正是這種奮斗精神的支撐,我們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在這個偉大時代里,奮斗精神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奮斗腳步一刻也不能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加昂揚的奮斗精神,需要每一個人付出辛勤勞動,用奮斗者的磅礴力量描繪新時代動人畫卷。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號召全黨“永久奮斗”,將革命進行到底,此后他又多次強調,人總是要有革命精神的,這種精神的核心,就是為人民幸福、為民族復興而奮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的奮斗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建設美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共同努力奮斗。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99re66热这里都是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jazzjazz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4区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国产福利vr专区精品|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焦| 久久精品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