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處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系巴顏喀拉冒地槽褶皺帶茂汶——丹巴地背斜北西緣。由于受印支運動末期褶皺造山運動的發展制約,區域褶皺造山運動后出露巖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影響,出露地層均呈現沉積變質的特征,區內出露地層和巖性較為單一,主要為三疊系上統西康群羅空松多組、新都橋組、侏倭組,三疊系下統雜谷腦組下段以及河谷地帶分布的第四系地層。
按照國土資源部2016年7 月《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國土資發[2016]83號】文件的相關標準,公園內的地質遺跡可分為3大類,8類和12個小類,其主要類型為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地質構造三大類,其中以現代冰川、古冰川遺跡地貌和高寒喀斯特地貌為主要特色。
地質遺跡分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