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貂
拉丁學名:Martes flavigula
科屬:鼬科貂屬
保護等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形態學特征:黃喉貂,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體長45~65厘米,尾長37~65厘米,體重約2~3公斤。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松。它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貍。頭較尖細,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尖利。頭及頸背部、身體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鮮黃,包括腰部呈黃褐色。
生長繁殖:每年春季產仔,每胎產2~3仔。
生態習性:黃喉貂穴居在樹洞及巖洞中,善于攀緣樹木陡巖,行動敏捷。夜間活動頻繁,多數成對活動,成群時較少。主要以嚙齒動物、鳥、鳥卵、昆蟲及野果為食,酷愛食蜂蜜,故稱“蜜狗”。性情兇狠,有時攻擊羔羊及鹿科動物幼崽。
分布:景區內黃喉貂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3800米的暗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區,屬肉食動物,由于其棲息于樹洞之中,動作敏捷,可視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