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片凸起的地塊,張文敬教授介紹道:“這是冰川運動下形成的,名叫凍脹丘,因為地塊下有冰塊,在長久的熱脹冷縮下,導致地面上都是地塊疙瘩”。
2013年9月27日,中國科學院山地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省科學探險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冰川專家張文敬受邀來到達古冰山景區(qū),在景區(qū)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深入洛格斯徒步觀賞區(qū)、冰川觀賞區(qū),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向大家講解冰川地質(zhì)地貌的各種奇觀和壯麗。
在洛格斯徒步觀賞區(qū),張教授意興盎然,一路講解。在羅畢牧場,張教授給大家講解了凍脹丘的形成原理,尤其是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逗得大家開懷一樂,同時這些語言所傳遞的科學知識由讓大家發(fā)出了由衷地贊嘆。隨后在飛龍崖景點,零落的大石塊分布在山崖下,游客常在此駐足留影,張教授介紹到,這些石塊上那些擦痕可不是紅軍長征經(jīng)過時磨刀留下的,而是冰川運動的痕跡,這種痕跡被稱為“冰川劈理”,是冰川曾經(jīng)存在的證據(jù)。
張教授的冰川之行,用風趣的語言將其專業(yè)的冰川學知識教授給景區(qū)講解人員。隨后,景區(qū)邀請張教授對工作人員進行了冰川知識基礎(chǔ)理論的學習講座,增加每一個講解員更加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讓每一個來達古冰山游玩的游客能夠在觀景中了解冰川、在游樂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