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由“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中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江西省氣象局、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5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大會”在江西省景德鎮市隆重開幕。本次大會以“未來地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眾多國內外科研機構的院士專家,圍繞地球系統科學如何助力全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展開深入探討交流。
開幕式由中委會秘書長董文杰主持。中委會主席秦大河院士在致辭中指出,自2014年成立以來,中國委員會始終致力于推動地球系統科學服務國家戰略與全球發展需求。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表示,氣象科學在構建生態文明和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委會主席秦大河院士、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瑩、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朱孔軍、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世界氣象組織主席阿卜杜拉·艾哈邁德·阿爾曼杜斯、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主任溫迪·布拉德蓋特、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克龍等分別對此次大會進行了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符淙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陳德亮、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小曳、中委會主席秦大河等專家針對此次大會做了特邀報告。
在此次大會冰凍圈變化與服務專題中,阿壩州達古冰川管理局派員應邀出席并作主題報告經驗交流發言,分享了達古冰川在冰川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方面的創新實踐與科研經驗,引發與會嘉賓廣泛關注。
達古冰川作為中國緯度最北的海洋型冰川,達古冰川近34年間已退縮76%。面對嚴峻的冰川消融趨勢,達古冰川管理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率先開展多項冰川保護創新舉措,并持續推進科研合作、技術創新與公眾參與實踐。
早在2019年,達古冰川便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冰川動態監測、資源保護與旅游可持續開發等方向,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機制。2020年,景區首創實施“冰川蓋被子”地球工程學技術,顯著減緩冰川消融速率,并不斷迭代升級保護方式。新一代輻射制冷材料的應用,使覆蓋面積達2900平方米,保護層厚度由1米提升至2.3米,研究成果發表在10余篇學術論文和一部專著中,奠定了國內冰川工程保護的基礎樣板。
近年來,達古冰川管理局進一步深化冰川保護技術路徑,與科研機構共同引進和驗證物理防護與人工干預增雪兩大核心技術方案,并通過多尺度觀測與數值模擬系統揭示其保護效能與控制機制:
(1)在物理防護方面,隔熱材料的使用可在夏季有效減緩冰川消融約34%~70%,其核心機理在于提升表面反照率,從而降低凈短波輻射能量約40%,顯著減少冰川融化所需能量;
(2)在人工增雪方面,年造雪期30天的情況下,預計可延緩冰川消亡5~10年;若增至60天,則有望實現更長周期的冰川穩定保護。
目前,達古冰川的科研成果已在《The Cryosphere》《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等主流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5篇,相關實踐先后被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湖南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和《光明日報》等百余家主流媒體報道。其中“蓋被子”實驗多次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推動冰川保護理念走進大眾視野。
借助“2025國際冰川保護年”的契機,達古冰川還聯合多方機構發起并成功舉辦“達古冰川國際高端學術論壇”,吸引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的百余位冰川專家出席交流,構建起中國與世界冰川保護領域的合作新橋梁。與會專家對達古在技術實施、公眾參與、科普傳播等多方面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中國冰川保護的范式樣本”。
在國際合作層面,達古冰川積極響應聯合國“世界冰川日”及“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倡議。2024年,達古冰川17號冰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全球冰川消亡名單(GGCL)”,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的典型瀕危冰川,標志著其科研價值與生態意義獲得國際高度認可。
同時,達古冰川不斷拓展公眾科普與研學教育新模式,打造“讓冰川退燒”“看冰川”系列研學品牌IP,與香港公益機構、瑞士艾米龍、天津極地未來等合作,推出涵蓋生態、愛國、氣候、自然等多主題的科學探索營,持續推動冰川知識傳播,提升全民生態意識。
展望未來,達古冰川將依托專家工作站與冰川保護人才港,擴大“冰川蓋被子”項目實施范圍,探索人工增雪等前沿路徑,同時深化科研協作、強化成果轉化,并將冰川保護與生態旅游、研學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文明實踐高地。
本次大會不僅為全球地球系統科學發展指明方向,也為中國冰川保護事業走向國際舞臺提供了廣闊平臺。未來,達古冰川將持續深耕冰川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實踐,聚焦氣候響應機制、科研轉化路徑與公眾參與模式,不斷拓寬冰凍圈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積極參與“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全球協作網絡,貢獻更多中國智慧與理想方案,為全球生態保護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共同守護人類共有的冰雪家園。
文字 | 營銷處、科研處
編輯 | 嚴彬
責編 | 馬燕
審核 | 黃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