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扎實推動《黑水縣冰川保護人才港建設方案》落地見效,近日,達古冰川管理局精心選派10名冰川保護與生態旅游領域的專業人才,遠赴新疆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開展了一場為期4天的專題培訓學習。此次培訓旨在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業務能力與專業技能,積極探索冰川保護與生態旅游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本次培訓內容翔實,形式多樣,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西北師范大學及新疆相關領域的10位資深專家,為學員們帶來了一系列前沿、深刻的專題報告。報告主題聚焦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冰川科學與保護實踐,涵蓋了《解碼氣候變暖背景下的冰川變化與保護》《冰川環境污染與治理初探》《走進極地世界、探索冰雪奧秘》《新疆氣象監測精密高質量發展與氣候變化事實及未來預估》《新疆阿爾泰山冰川觀測》《山地冰川常規觀測方法研討》《基于微觀地球工程技術減緩冰川消融研究》等核心議題。在講座過程中,專家與學員們圍繞生態旅游發展、冰川變化機理、保護策略、環境治理、氣象影響、觀測技術以及極地冰川研究的啟示等,進行了多輪深入、熱烈的交流研討。學員們尤其結合達古冰川的實際情況,就其變化趨勢、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中面臨的具體問題,與專家們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探討,為達古冰川的科學保護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赴新疆培訓,是管理局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科技興旅的重要舉措。一是,在人才培養上實現了“精準滴灌”。通過對接國內頂尖科研平臺,針對一線實際需求設置課程,使專業人才的視野得到開拓,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得到雙提升,為冰川保護事業注入了新的智力動能。二是,在技術傳承上凸顯了“傳幫帶”實效。“一對一”的指導模式確保了先進技術和寶貴經驗得以有效傳遞和本土化吸收,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為構建一支“帶不走”的本地專業化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在發展路徑上明確了“科技賦能”方向。培訓將最前沿的冰川科學研究與生態旅游發展需求相結合,啟示學員如何運用科學數據、先進模型和技術手段,更精準地評估冰川資源、預警環境風險、規劃旅游活動,從而實現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動態平衡與協同增效。

培訓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將把此次學習到的先進理念、前沿知識、實用技術和寶貴經驗認真梳理、消化吸收,把科技的星火和創新的思維帶回達古冰川,并盡快轉化為推動達古冰川保護與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果,助力黑水縣走出一條以科技服務賦能生態旅游、以人才振興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文字 | 科研處
編輯 | 嚴彬
責編 | 馬燕
審核 | 吳成紅
色彩盛宴
平分秋色
大地回春
夏樹蒼翠
秋意深濃
冰鋪雪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