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1日訊 近日,演員趙文卓、童瑤攜公益音樂電影《愛的新綠色》來達古冰山取景。據了解,《愛的新綠色》音樂電影講述中醫傳人一對情侶帶著“愛是靈丹妙藥,愛是無私奉獻”的信念和追求一起走向神秘高原,一路萬水千山風雨同行,幸遇羌族老人好心相救結下深厚感情和生死友誼。
說起羌族無疑要從中國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說起,這里民風淳樸,生活安逸,好似世外桃源。除著名景區九寨溝、黃龍等著名精品景區外,達古冰川同樣成為四川•阿壩•大九寨國際旅游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達古冰川因系罕見的現代山地冰川而得名。但是,有一種色彩卻可以讓人過目不忘,它不是雪山的白,也不是森林的綠,而是巖石的紅。
據地質專家介紹,達古冰山鴻運坡的紅石是由花崗巖礫石組成古冰川漂礫堆積而成,沿山坡、河灘呈帶狀展布。
據考證,石頭上鮮艷的血紅色,是因其附著一層紅色的藻類——喬利橘色藻,因富含胡蘿卜素,故在陽光照耀下呈鮮紅色,故被稱為紅石。
如此奇特的“紅石”美景為何在此出現,成因如何?它會一直存在嗎?等等問題想必同樣為廣大游客所癡迷,那么接下來請聽地質專家為大家解惑。
上文提到,紅石的是因附著富含胡蘿卜素的藻類而形成。地質專家介紹,其實這些類胡蘿卜素能幫助橘色藻抵抗高海拔地區強烈的紫外線損傷等,這是生物特有的保護性措施,許多植物葉片在秋天變紅也是同樣道理。這些紅石頭在雨后或雪后晴天更鮮艷,而雨天或潮濕的霧天由于藻體吸水,顏色比較暗,甚至偏黃。
巖石表面因覆蓋藻類而呈現出紅色的紅石景觀,近些年才比較成規模地呈現在公眾面前,成為中國大地上的新風景。但這種長滿藻類物質的紅石在我國并不多見,目前僅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東南部和南部有所發現,發現地點通常是有冰川融水匯集的河床中,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4000米之間。
地質專家解釋,紅石對生長環境的質量要求極為苛刻,空氣潔凈度、濕度,水的清潔度都會影響其的生長。低碳富氧的空氣,冰山融雪的溪流,原始森林的植被,為紅石的生長環境繁衍提供了最理想的生息之地。喬利橘色藻更適應低溫環境,20℃以下才是最適合它生存的溫度。
記者了解到,達古冰山景區溝口至索道下站河道沿線比較集中。尤其是羅畢牧場,索道下站區域已經開發的鴻運坡、紅石灘、情人灘、金猴海等景點色彩最為艷麗。目前,景區紅石分布區域面積約38平方公里,核心分布區25平方公里。
許多關于風景的概念都是古人建構起來,或者是外國人傳播過來的。但是紅石灘這種景觀概念,卻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是我們中國人新建構起來的風景概念,過去在中國人的風景觀中從沒有過。
所以,如此優美及珍貴的紅石保護工作也將十分艱巨,游客在欣賞紅石之余拍照留念想必是情理之中,那么外界的因素是否會造成紅石的損壞呢?
地質專家表示,低碳富氧的空氣,冰山融雪的溪流,原始森林的植被,是紅石的最佳的生長繁衍環境。當然一旦某一個紅石被帶出這種環境(帶走),其生命會很快消逝,變成黑呼呼的普通石頭。
紅石的形成條件本就苛刻,游客若想近距離一睹紅石“本尊”,豈不是只能望“紅石”興嘆。
可好消息是,地質專家表示,從科學角度講,人踏上紅石勢必會踩死一小部分橘色藻,但若不是長時間固定停留,橘色藻是不會的全部死亡的,只要它生存的環境不變,過不了多久又會茂盛生長。
近年來,對達古冰山景區地質地貌的研究看來,達古冰山景區紅石還在從海拔3800米左右的地方逐步向海拔低的區域進行擴散,整個面積成倍增長。
目前達古冰山景區已構建成為一個紅石公園,預計再過5--10年時間紅石景觀面積將會成倍增長,更加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