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進一步摸清并掌達古冰川景區內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大中型獸類資源的種類、分布范圍以及所受威脅因子等信息,景區管理局組織開展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大中型獸類調查紅外相機回收工作。在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荒漠貓在野外活動的珍貴影像,這是在達古冰川景區內首次拍到野生荒漠貓。
荒漠貓,是食肉目貓科貓屬的哺乳動物,體形較一般家貓大,四肢略長,身長約60-80厘米,尾長約23-35厘米,體重約4-8公斤,耳端生有一撮短毛。體背部棕灰或沙黃色,背中線不明顯。尾末梢部有數個黑環,尖部黑色。
荒漠貓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中國甘肅、陜西、青海、四川、寧夏等地,棲息在高山森林、荒漠及草原邊緣地區。在四川常棲于海拔3000米的高山森林中,是夜行性動物,主要捕食草原、沙漠中的鼠兔、鼢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有時也吃鳥類和蝙蝠。全世界動物園中只有西寧動物園有8只展出。因其是中國特產貓類,難于發現,具有很大學術意義,所以應加強保護和研究。
近年來,達古冰川景區一直在開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大中型獸類調查項目。金雕、川金絲猴、牛羚、雪豹、綠尾虹雉、林麝、馬麝、紅喉雉鶉、棕熊、黑熊等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多次在保護區的監測設備中“上鏡”。
截止目前,共調查到29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9種,分別為雪豹、川金絲猴、四川羚牛、林麝、馬麝、綠尾虹雉、斑尾榛雞、紅喉雉鶉、金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大中型獸類11種,分別為水獺、棕熊、黑熊、赤狐、巖羊、黃喉貂、豹貓、中華鬣羚、中華斑羚、毛冠鹿、獼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7種,分別為藍馬雞、白馬雞、紅腹角雉、血雉、藏雪雞、大噪鹛、灰林鸮。
此次紅外相機監測到的金雕、棕熊、藍馬雞、灰林鸮為達古冰川景區內新記錄物種,進一步更新充實了達古冰川景區的生物本底數據。此次調查能夠取此成效,得益于達古冰川景區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加快信息化建設及工作人員和全體護林員的監測與巡護;同時,紅外相機的精準布設、調查范圍基本覆蓋,為記錄、收集和完善達古冰川景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數據提供了有力依據。
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荒漠貓的出現,證明了達古冰川景區內食物鏈的完整性和多樣性,詮釋了達古冰川景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效,同時也表明了達古冰川景區的生態環境正在持續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