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達古冰川。 楊建 攝(C視覺)

       四川在線記者 王若曄

       12月的達古冰川,正是旅游旺季。站在達古冰川的觀景臺上瞭望,天地遼闊、雪山巍峨。紛繁的雪花從天空中落下。如果不是用高清鏡頭捕捉,很難注意到冰川上覆蓋著的一層白色薄膜,這是緩解冰川消融的“被子”。

       從2020年開始,一群人來到達古冰川,開啟為冰川“蓋被子”的實驗。5年間,他們都做了啥?

科研人員在為冰川“蓋被子”

       冰川急劇消融帶來深遠影響

       如果在夏季來達古冰川研學,在探索冰緣帶高山植物、現(xiàn)代山地冰川地質(zhì)遺跡景觀等自然景觀之外,還會專門來到一處人造場景前,潔白的冰川表面,蓋著一層白色材料,就像是冰川的“被子”。

       為啥要給冰川“蓋被子”?面對前來研學的小小“科學家”們的疑問,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以下簡稱“達古冰川管理局”)科研處副處長張伏會展示一組圖片,這是達古17號冰川在不同時期的留影:在2005年7月,即使是盛夏,冰川也是身穿厚厚的積雪“外衣”,冰清玉潔透出冰藍色光澤。隨著時間的流逝,“外衣”越來越薄。10年后的8月,同樣的位置能看到裸露出的灰褐色巖石和下方的一汪湖水,視線再往上,才能看到一線雪白。

       “在海拔4860米處的冰舌末端,達古冰川融水形成了一個湖泊,叫做淚湖,天藍色的湖水就像冰川流下的眼淚,這些年這汪湖水越來越大。”張伏說。

       冰川是氣候的產(chǎn)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非常敏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顯示器”。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的速度在加快。《科學》(Science)雜志2023年的一篇研究文章,細致考察了全球21.5萬塊陸地冰川,認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世界上接近83%的冰川到2100年可能會消失,大多數(shù)眾所周知的小型冰川正在消失。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海拔相對較低的達古冰川,就在消融路上疾步前行。根據(jù)最新研究數(shù)據(jù),從

       1989年至2023年的34年間,達古冰川退縮了近76%,現(xiàn)有現(xiàn)代山地冰川10條,冰面積僅為0.5平方公里。

       “以前的冰墻有幾層樓高。”張伏見證了近10年冰川的消融,“厚度每年減少1至2米。如果按照這種消融速度,冰川可能就存在5至10年。”

       在氣候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冰川急劇消融,就像蝴蝶撲動翅膀,帶來一系列影響。帶給當?shù)氐挠绊懽顬橹苯樱兄?ldquo;固體水庫”之稱的冰川消融到“拐點”,水補給不穩(wěn)定性增加,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成為地質(zhì)災害的風險源頭。影響更在千里之外,引起海平面上升,帶來更深遠影響。

冰川保護專家王飛騰(右)向管理局技術人員講解“冰川蓋被子”實驗原理。 楊建 攝(C視覺)

       2019年,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王飛騰,因為機緣巧合來到達古冰川。回想起第一次到訪的感受,從事冰凍圈科學研究已有10余年的王飛騰說,“冰川很小,一眼就能望到頭,也是進行保護實驗的好地方。”

       一方面,達古冰川是海洋性冰川,這種發(fā)育于海洋性氣候的冰川補給多,消融也多,活動性強,受氣候影響的變化很劇烈,小冰川面對氣候變暖尤為脆弱。另一方面,大部分冰山都在無人區(qū),人力很難抵達,而達古冰川有“最近的遙遠”之稱,從成都駕車前往僅4小時。

       當年9月,達古冰川管理局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研究院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約定在冰川變化監(jiān)測、冰川保護、冰川旅游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開展系列合作。隨后,一場為冰川“蓋被子”的實驗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

科研團隊手提材料前往實驗場地

       17號冰川的第一場實驗

       達古冰川,形成于第四紀冰河時期,距今200多萬年,是罕見的現(xiàn)代山地冰川。其中,17號冰川、16號冰川、14號冰川最為壯美,是整個景區(qū)的靈魂所在。

       為冰川“蓋被子”的實驗就選在17號冰川,這是達古冰川地勢相對較緩、最好進入的冰川。每年7至9月,冰川表層積雪融化,露出古老冰川“肌理”,傳遞百萬年來氣候變化的訊息。

       “17號冰川以前是山谷冰川,就像一只手,冰川自上而下消融,手指慢慢融化了。現(xiàn)在只剩下‘手掌’,變成了冰斗冰川,繼續(xù)消融可能就剩下‘掌根’,變成‘嬰兒冰川’懸冰川,懸貼在山坡。”王飛騰說。

       2020年盛夏,全國首個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的實驗在達古冰川展開。地球工程,即是人類對地球氣候系統(tǒng)進行的大規(guī)模人為干預行為,以應對全球變暖或部分抵消全球變暖的影響,主要運用碳移除和太陽輻射管理等技術。17號冰川實驗就是運用的后者,通過人工干預,減少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從而讓冰川“退燒”。

       首個實驗場地計劃500平方米,選在“手掌”中下部的消融區(qū),就像是夏天給雪糕裹棉被一樣,科研人員將從高海拔向低海拔鋪設土工織布,這是一種滌綸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合成纖維。

       “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光熱阻隔物,通過隔熱和反光材料,增大冰的表面反照率,阻擋太陽輻射和冰的表面熱交換,從而減緩冰川消融。”王飛騰說。

科研團隊肩扛材料前往冰川實驗場地

       到達實驗場地并非易事。海拔4680米的冰原之上,肩扛土工織布、背著觀測儀器的隊伍向著17號冰川緩慢前進。兩人一組抬著幾十斤重的材料,1公里的距離,要走兩個多小時。鞋子很容易陷進松軟的雪地里,然后很快濕透。走累的時候,一同前往的當?shù)卮迕駧ь^唱起黑水民歌《納里西莫》,用這首也曾在珠穆朗瑪峰唱響的民歌,互相加油打氣。

       幾天后,17號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還插上了一些桿子,根據(jù)桿子露出長短,判斷冰川消融的高度。后續(xù)分析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被子”有效:非覆蓋區(qū)平均消融1.34m,覆蓋區(qū)平均消融0.88m,減緩冰川消融0.46m,平均減緩了34%的冰川消融。

       一年后,項目團隊又在17號冰川鋪設了第二片實驗場地,并架設氣象自動站,利用3D激光掃描雷達對實驗場地進行了精準測量,更好地收集數(shù)據(jù),掌握冰川保護狀況。隨著時間推移,實驗也暴露出局限性,土工織物表面會因自然灰塵沉積變黑,減少反照率,即使材料完好無損,也需要更換。

       好在這場為冰川“蓋被子”的實驗,逐漸吸引了廣泛關注。2022年,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帶來了新的“涼被”——一種具有輻射制冷性能的納米薄膜材料。

實驗場地冰川的“被子”

       優(yōu)化迭代的保護“工具箱”

       輻射制冷材料,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材料,用在建筑屋頂、汽車貼膜等,發(fā)揮著降溫節(jié)能的功用。

       南京大學現(xiàn)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博士后研究員曹寧寧,沒有想到自己研究的這種材料還會用在冰川保護上。

       不過針對冰川保護的輻射制冷材料,還會有一些特殊要求。“首先就是光譜特性,太陽光波段反射率和中紅外波段發(fā)射率要到達一定標準,以確保獲得高的制冷功率,更好地延緩冰層或者積雪的融化。”曹寧寧介紹,用在冰川保護上,材料還要環(huán)境友好,表面抗污性好,能生物降解、易鋪設回收。

       這種輻射制冷材料主要通過兩種機制,實現(xiàn)對冰川的全天候高效降溫:較高的太陽光反射率,材料就像鏡子一樣,可以將太陽光反射回大氣,阻擋熱量輸入;較高的中紅外發(fā)射率,材料通過大氣透明窗口(8微米至13微米),將熱量不斷自發(fā)輻射出去,達到降溫效果。

       2022年8月,進入達古17號冰川保護實驗第三年,南京大學科研團隊進行小規(guī)模鋪設,將一塊塊特制的白色薄膜蓋在200平方米的實驗場。

       實驗對比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土工織布,50天冰層增厚50厘米;輻射制冷材料,50天冰層增厚140厘米。隨后,科研團隊進一步優(yōu)化輻射制冷材料。“我們提高了材料機械性能和光譜性能,最新材料太陽光反射率達到94%,中紅外波段發(fā)射率達到92%,材料的韌性指標也有所提升。”曹寧寧說。

科研人員在為冰川“蓋被子”

       今年,運用輻射制冷材料的實驗場地擴大至1200平方米左右,并且“蓋被子”的時間提前到5月,此時積雪還沒有融化。“之前鋪設材料在夏天,雪已經(jīng)化了,材料主要用于保護露出來的老冰。這次提前幾個月鋪設,就是看能否多保留積雪,讓老冰的消融減緩甚至實現(xiàn)正增長。”曹寧寧說。

       9月,研究團隊前來查看實驗效果,結(jié)果讓人驚喜。肉眼明顯就能看到,蓋“涼被”的冰面有一定厚度的隆起。相較于非覆蓋區(qū),覆蓋區(qū)減緩冰川消融2.2米。“明年計劃進一步擴大鋪設面積,優(yōu)化鋪設位置,固定‘最會跑’的冰川。”曹寧寧說。

       5年間,科研團隊持續(xù)探索冰川保護最佳方案。今年9月,一臺槍式造雪機在達古冰川淚湖邊進行設備測試實驗,探索通過人工造雪,將部分融化的冰水轉(zhuǎn)換成雪,增加冰川物質(zhì),減緩冰川消融。

達古冰川管理局技術人員調(diào)試人工造雪設備。 楊建 攝(C視覺)

       冰川未來有了更多守護人

       進入給冰川“蓋被子”的第五年,張伏將自己的微信名改為“冰川蓋被子專業(yè)戶”。在達古冰川管理局工作快10年,一些美麗冰川的身影,只能在手機相冊中看見。

       冰川很大,人類很小。從天空俯瞰,冰川的“被子”——一塊塊白色材料,就像廣袤冰川上小小的“創(chuàng)口貼”。不免讓人疑問,人工干預冰川退化有用嗎?500平方米的試驗場,能否移植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大的冰川?

       5年間,王飛騰來達古冰川快20次,對達古冰川變化了然于心,每次來都有變化。“不能阻止它消融,但希望能讓消融速度變得更慢一點。”

       這是一種使命感,與持續(xù)變化的氣候做對抗,讓冰川的美麗留得更久一點。雖然看起來無異于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但在大家心中,這是一項困難但正確的工作。為冰川“蓋被子”這5年,科研團隊不止一次遇到素不相識的當?shù)卮迕癖磉_感謝,冰川直接關系到當?shù)厝说纳睢?/p>

科研人員在為冰川“量身高”

       回望達古冰川保護實驗開展的5年,最讓王飛騰感慨的是,冰川保護隊伍逐漸壯大,不僅有中科院的科研團隊和達古冰川管理局的保護團隊,各行各業(yè)的人都開始關注和參與冰川保護。

       “冰川保護是一個大課題,達古冰川的保護實驗就像點點星火,喚起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呼吁更多人保持低碳生活,這或許比實驗本身的意義還要重要,冰川的未來有了更多守護人。”王飛騰說。

       達古冰川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也有類似感受。這幾年,達古冰川先后推出“看冰山”科學探索營,“讓冰山退燒”等冰川特色研學旅游產(chǎn)品,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達古冰川開展研學旅游活動,置身冰川之中,真切體會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更多的意義在未來。5年間,黑水縣冰川保護人才港、達古冰川專家工作站建立,來自各地的專家聚集在這里,持續(xù)開展人工增雪對減緩冰川消融的效應、添加遮蓋物對減緩冰川消融的效應研究、高海拔地區(qū)人工增雪的最佳冰川氣候?qū)W時間等多項研究。通過對達古冰川動態(tài)變化進行系統(tǒng)、全方位的觀測、深入分析,形成完整并系統(tǒng)的觀測、應對與保護方案,也將為冰川保護帶來更多思路。

 

       文章來源:四川在線

       原文標題:科創(chuàng)未來丨達古冰川保護實驗五年——應對冰川消融 為冰川“蓋被子”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lián)即刪!)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焦|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国产自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99re热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4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