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多鄉境內的丹霞地貌
記者今(4月1日)日從甘孜州新龍縣宣傳部獲悉,該縣銀多鄉境內首次發現大面積丹霞地貌。據了解,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現要素齊全,發育完整,組合式極好,文化底蘊非常厚重,堪為藏區頂級地質公園。
距離新龍縣城130多公里的銀多鄉阿色一村和二村,站在村子向北遠望,可清楚看見隆起的紅色山形地貌。據估算,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幅員面積達16.8平方公里。
丹霞地貌,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巖( 主要是礫巖和砂巖),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貌特征。在我國,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及西南部,甘孜州尚屬首次發現如此大面積的丹霞地貌。
新龍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千姿百態,有的如觀音像、有的像佛塔、有的似海螺、有的像“查查”(藏區老百姓用泥巴揉捏而成,用于祈禱平安),當地老百姓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恩惠,降臨此處庇佑人們身體健康、草場風調雨順、水草豐茂、牛羊肥壯,因此當地人將此山奉為神山,取名為“絨多巴日”,意為凈土、壇誠(佛主居住修煉的地方)。據了解,徒步繞著此山轉一圈,要3天的時間,每當年節,當地人必去轉山供奉,以表虔誠。

銀多鄉境內的丹霞地貌

銀多鄉境內的丹霞地貌

銀多鄉境內的丹霞地貌

銀多鄉境內的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