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記者從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獲悉,明年年中,一派川西古建,將重新佇立在成都杜甫草堂內,這就是恢復重建的“草堂書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表示,尚未落成的草堂書院已經開始對天府文化、傳統文脈進行梳理工作,明年四川省杜甫學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將會在巴黎召開,通過推介杜甫,將天府文化傳播到海外。
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城市文化名片
草堂書院的文脈淵源十分清晰。書院始創于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明清之際,規模甚為宏大,曾“收書三十萬卷”,與“文翁石室”“揚雄墨池”并稱成都三大書院。2017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為弘揚優秀詩歌文化,傳承中華文脈,實現天府文宗代代相傳,恢復重建草堂書院。重建后的草堂書院位于杜甫草堂“大雅堂”東側,占地面積3586平方米,主體建筑為三進四合院的傳統建筑形式,與萬卷樓、蘭園、東院等附屬建筑交相輝映,文意盎然。徜徉于清幽秀麗的庭院里,流連于古韻悠悠的講堂間,沉浸于醉人的墨香中,定會感受到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天府文化,成都魅力。草堂書院的恢復重建,有著其獨特背景:為貫徹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和成都市委“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中國文學圣地”和“中國詩歌文化中心”地位作用,依托“草堂書院”建設項目,創新傳承中國古代書院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提升博物館收藏、教育、學術研究和對外交流等核心功能,著力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世界知名度的城市文化名片。
成都商報記者在杜甫草堂博物館內看到,書院目前已進入在建狀態,部分木質的建筑內構正在搭建。據了解,草堂書院的功能定位著眼于“三個中心一個平臺”:杜詩文獻收藏中心、詩歌文化研究中心、詩歌教育推廣中心和全球漢學展示平臺。
書院爭取在明年年中開放后,對傳統書院祭祀功能予以體現,表彰先賢,崇德報功,如在書院建筑裝飾中以人物畫像形式表現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大儒等。開展詩歌文化主題特色化、精品化收藏與展示,豐富書院內涵,夯實書院基礎。進一步鞏固深化現有的館校合作機制,建立書院教學名師、專家庫,持續打造“草堂一課”、文化名人進草堂等品牌化詩歌文化教育活動。聚力高端學術研究活動,整合業內外專家資源和專業機構,打造權威杜甫研究平臺。還將豐富拓展書院活動形式,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沙龍、雅集等活動,生動呈現詩歌文化魅力,講好成都詩歌故事等。
傳播天府文化
講好成都故事
實際上,在草堂書院的實體重建尚未落成之時,草堂書院已經開始了對天府文化、傳統文脈的梳理工作。
今年8月底,草堂書院與巴黎&紐約書院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草堂博物館藏經樓會議室舉行。與巴黎&紐約書院的合作,是草堂博物館在對外文化交流模式上的一次創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表示,明年四川省杜甫學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將會在巴黎召開,通過推介杜甫,將天府文化傳播到海外。最近,杜甫入選四川十大歷史文化名人,通過杜甫,發出成都聲音,講好成都和四川的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助該合作項目,杜甫草堂將在巴黎和紐約舉辦相關交流活動。2018年將在巴黎召開杜甫研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就是明年,四川省杜甫學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將在巴黎召開。
同時,杜甫草堂還準備在巴黎建立永久性交流平臺,特別是和法國名人故居、博物館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通過巴黎、紐約兩座大都市,將杜甫文化傳播得更遠,更有影響力,通過詩歌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成都商報記者還了解到,借助草堂書院這個切口,杜甫草堂博物館將與莎士比亞故居等博物館,發起成立世界文化名人聯盟,搭建世界文化名人紀念地交流合作平臺,積極推動跨文化交流互動的深度化與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