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侯祠一角。 張祎 攝
記者采訪獲悉,未來我省將以武侯祠和杜甫草堂為起點,分別打造三國文化旅游和四川詩歌文化旅游線路,讓文化為旅游增添不一樣的魅力。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介紹,成都雖然是蜀漢都城,但三國文化旅游遠不止于成都。為此博物館策劃以成都武侯祠為核心,沿歷史脈絡設計了諸葛亮北伐、南征以及東征三條蜀漢旅游專題線路,將德陽龐統祠墓、綿陽富樂山、廣元劍門關、昭化古城、明月峽、閬中桓侯祠以及宜賓丞相祠、點將臺、雷波馬湖等省內文化景點串聯起來。
三條蜀漢旅游專題線路上的景點,有不少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陽龐統祠墓,是安葬和紀念劉備軍師龐統的地方。三國時,龐統與諸葛亮齊名,有“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之譽。公元214年夏,龐統隨劉備進攻雒縣(今廣漢市),龐統身先士卒,率眾攻城,被守城兵將射死,劉備將其厚葬在此。風景秀麗的富樂山則據傳是因劉備入蜀時一句“富哉!今日之樂乎!”而得名。《寰宇記》記載:“諸葛亮相蜀,鑿石駕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劍門關。”在此后諸葛亮出祁山伐魏時,也多次往來于劍門關。在劍門關不遠處的昭化古城,有大量保存完整的三國古遺址,諸如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祎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等。位于廣元境內的明月峽棧道,不僅以道路之奇險再展李白筆下“蜀道難”之情形,并且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戰爭需要進行過修整的棧道,才有了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故事。
蜀漢旅游專題線路還包括諸葛亮率大軍南征時,在宜賓留下的丞相祠、點將臺,以及雷波馬湖東北的孟獲殿等遺存。開國功臣張飛,領軍駐守閬中達七年之久,死后葬于閬中,城中桓侯祠也是重要一站。
在三國文化旅游線路之外,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也將與三蘇祠博物館、江油李白紀念館等一起,共同推出四川詩歌文化旅游線路,串起杜甫、李白、蘇東坡三大歷史名人在川內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