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至9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和藝術司、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濟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泉城濟南舉辦。此次曲藝周以“非遺曲藝薪火相傳”為主題,通過組織全國活躍在基層的130多個曲種、近500位曲藝類非遺傳承人的集中展演、展覽、座談、調研等活動,全面貫徹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總結了近年來曲藝類非遺傳承發展經驗,展示了全國曲藝類非遺保護成果,促進了曲藝傳承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巴中市巴州區表演四川清音《竹頌》
此次曲藝周活動,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了省曲藝研究院、成都市和巴中市的4個國家級非遺曲藝項目——四川揚琴、四川清音、四川竹琴、金錢板參加展演。在開幕式上,四川清音代表性傳承人任平表演了曾獲得牡丹獎的作品《中華醫藥》,展示了四川曲藝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濃郁的巴蜀風韻,獲得了文旅部領導和與會曲藝代表們的一致好評。
四川省曲藝研究院表演四川揚琴《拷紅》
非遺曲藝周開展了廣泛的曲藝進社區活動。四川20余位曲藝名家、中青年演員走進校園、社區、公園,為濟南各界群眾帶去了傳統經典和創新精品節目《拷紅》、《虎牢關》、《張飛買鍋盔》、《竹頌》等,22場精彩表演讓普通民眾近距離體驗了巴蜀文化和四川非遺的獨特魅力。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觀看四川曲藝節目表演后贊賞道:“四川是曲藝大省,這次參加非遺周巡演的四個節目都是四川曲藝的經典,每位老師都具有豐富的舞臺經驗,非常好。”
張徐表演金錢板《張飛買鍋盔》
任平演唱四川清音《中華醫藥》
通過參加2019中國非遺曲藝周交流演出和調研座談,四川曲藝工作者進一步加深了對非遺曲藝傳承發展、融合推動、學術研究的理解,學習了全國其他地區的非遺曲藝優長和傳承發展經驗,進一步增強了傳承發展好四川非遺曲藝的使命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