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知時節,當春乃生發,隨著氣溫的回升,汶川縣水磨鎮的各個茶園搶抓晴好天氣,采摘春茶,為生產“明前茶”做準備。
茶園里茶樹悄然抽芽吐綠,一顆顆茶樹鮮嫩的葉芽十分惹人喜愛。茶農們頭戴遮陽帽、身挎竹籮筐分散在各家的茶園里手法嫻熟的采摘春茶,水磨鎮的茶園里處處呈現出一幅幅勃勃生機而又忙碌的景象。
“我們現在六七點就到園子里開始采摘,必須要抓緊時間才完,才能賣到好價錢。”蒲正友一邊熟練的采茶一邊說。這些天,天剛一亮牛塘溝村的茶農蒲正友都會挎著籮筐來到房屋下面的茶園里,采摘春茶。蒲正友的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妻子要照顧在山腳下上學的孫子,蒲正友無法外出打工,好在這幾年鎮里對茶產業越來越重視,平常除了顧好自家的十余畝茶,蒲正友還能到村里的茶葉合作社打零工,也能掙些錢補貼家用。“今年的春茶長勢好,價格也比往年的高,比去年漲了一二十元。”蒲正友開心地說。
夜幕降臨,位于山腳下的汶川農圣種植專業合作社院子里總會擠滿前來賣鮮茶的合作社成員。合作社收到茶葉后按照現金結算的方式立即將茶錢支付給茶農。在合作社的制茶車間里幾臺制茶機器整齊的擺放著,工作人員正忙著操作機械,陣陣茶香撲鼻而來。制茶要經過殺青、揉捻、作干等七八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決定著茶葉的質量。合作社負責人王仕軍在車間里來回穿梭著,一會兒看看翻滾的機械,一會兒看看工人們的操作是否規范。“制茶的方式看似簡單,卻非常繁瑣,每一步都要掌握好,每5斤鮮茶才能制出1斤干茶,制茶的時候要不停的查看茶葉的成色,從而保證茶葉的質量。”
據了解,汶川農圣種植專業合作社里的工人都是來自合作社里的社員們,他們白天在自己茶園里采茶,傍晚來合作社里賣茶,賣完了茶就在合作社里打工,按照不同的工時每天有一百五到兩百的報酬。
水磨鎮共栽種茶葉3000余畝,是汶川縣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當地有1300多人以種茶為主要經濟來源。下一步該鎮將繼續加大有機肥代替化肥進一步提高茶葉的質量,進一步拓展市場,解決茶農銷售茶葉難等問題。幫助當地群眾實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