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偉)近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名單正式公布。經過地方部門推薦申報、專家評審、實地考察等程序,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傳統技藝類代表,在全省眾多遴選對象中脫穎而出,最終入選首批四川省10個非遺保護傳承基地。
2020年,我省7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將在四川境內從事非遺保護利用和傳承創新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中,遴選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通過項目化帶動,示范性引領非遺保護傳承,不斷激發非遺創新發展內生動力和外在活力,促進非遺融入現實生活,實現發展振興,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經元、明、清三代創制、定型及成熟,師徒相承、口傳心授,從未間斷,流傳至今已有690余年,并傳承至24代。2006年5月20日,經過國務院批準,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經數百年的嚴格譜系傳承,伴隨時代發展不停地自我創新,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成為濃香型白酒“活”的傳承史,更成為我國少有以品牌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為依托載體,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群、16處明清釀酒作坊群及三大天然藏酒洞等非遺技藝展示與傳習基地,分別于1996年、2013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白酒行業內首家同時擁有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雙國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