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俊 川觀新聞記者 楊藝茂
金色的陽光透過古柏茂密的枝葉,斑駁的影子照射在古樸的石板上,也照射在一群徒步游的游客身上,變幻的淡淡色彩,讓古蜀道如夢似幻……
8月28日,2023年“天府旅游名縣巡禮”集中采訪宣傳活動走進廣元市劍閣縣“古蜀道徒步游”漢陽鎮石洞溝段,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令人無限遐想的秋韻畫卷。
“空氣特別清新,風景特別美,兩旁是古柏,中間是石板路,走著很舒適。”來自成都的游客陳先生一行,聽說石洞溝段古蜀道開放,就專程來這里進行徒步游活動,“古蜀道文化厚重,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面,不知道與多少歷史名人的腳步重合呢!”
石洞溝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中保護較為完好的古驛道之一,向北直通劍門雄關,向南連接劍州古城。沿途青石鋪路,古柏參天,古韻溢香的皇柏古道,把“翠云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的詩意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里有當年孔明扎營歇息的營盤遺址,有古時人們為過路戰馬準備的飲水槽,還有用黑里透紅的石塊堆砌的石臺,當地群眾說,這是當年用來軍事告急的烽火臺。
今年6月,劍閣縣將漢陽全民健身中心至石洞溝段4公里路段進行了“美顏”。“分成三段負責實施,每天保證人員到位、保證質量和效果。”漢陽鎮黨委書記張大軍介紹,“為讓蜀道重獲美顏,三組人員中,兩組整治古道沉土,清掃打理露出石板,還原古道原本面目,另一組鋪設改道繞道路面舊石板,古道以舊復舊,保持原生態為準,去除覆蓋在蜀道上的塵土,讓古道石板路重見藍天,再現蜀道當年的恢弘氣勢。”
如今,石洞溝古蜀道已成為劍閣縣最新文旅融合體驗游產品“古蜀道徒步游”的樣板路段。“經常遇到北京、上海、重慶、西安、成都、綿陽等省內外徒步游客,偶爾還有外國游客。最多的時候,一天就有3000人。”張大軍介紹道。
“劍閣縣是四川省古樹名木分布最集中的區域,翠云廊古柏是世界上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長、數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劍閣縣翠云廊古柏自然保護中心主任唐天勇介紹,“經省政府認定,現存柏木、紫薇、石楠、銀杏等古樹名木37種7841株,其中蜀道古柏最具規模、最具代表性,在全程151公里的古蜀道上共有古樹名木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最高樹齡達2300余年。”
(圖片由劍閣縣文化旅游和體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