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楊藝茂
華燈初上,夜幕降臨。成都大邑縣西嶺鎮核心街區亮燈,夜市燈火斑斕,咖啡、奶茶、油豆腐等各類美食香飄四溢,挑動著每一位游客的味蕾。國風劇本互動游戲、西嶺山歌大舞臺、云裳雅集·錦衣同游……從沉浸式的街頭藝人表演,到精彩的非遺文化演出,再到獨特的山體燈光秀,無一不刺激著游客的感官神經。
8月28日晚,2023年“天府旅游名縣巡禮”集中采訪宣傳活動走進大邑縣西嶺鎮,媒體代表團在全新打造且于一個月前剛開放的兩河口、廊橋下等古街景點,感受西嶺雪山下的千秋古韻和詩意。
據了解,西嶺鎮原名雙河鄉,始建于明末清初,因唐朝詩人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詩句而得名。隨著大邑西嶺冰雪·安仁文博重點片區建設快速推進,雪山旅游廊道風貌日新月異、亮點紛呈,作為雪山旅游廊道的重要節點之一的西嶺場鎮老街,其風貌、品質、業態等迎來了一次“蝶變”。歷經一年多時間的提檔升級打造,西嶺場鎮老街舊貌換新顏,全新亮相。
“新改造的場鎮風貌解決了老街區外貌破損、管網老舊、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再提升改造時也融入了更多的當地文化元素,比如熊貓、西嶺山歌等。”西嶺鎮人大主席曹承飛向記者介紹,街區新風貌于今年7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推出全新主題文化展示“千秋雪韻,詩意西嶺”。
記者了解到,大邑縣總共投入3200萬元,從去年開始對西嶺場鎮功能分區進行優化重組,采取“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社會資本”方式拓展旅游業態,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全景式消費場景,并通過“公司+農戶+文創”模式,對西嶺特有的老臘肉、三文魚、中藥材以及其他農創、文創產品進行加工、包裝、營銷,打響“西嶺禮遇”品牌,帶動群眾增收。
提升改造后的西嶺鎮,不僅完善了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配套,打造了入口門廊、濱水步道、紅軍街、美食街、杜甫廣場等景觀節點,還聯合社區、商家、住戶打造微景觀、小綠地,并有機植入雪山文化、森林文化、山歌文化、紅色文化和川西民俗文化等元素,構建休閑娛樂、美景隨拍的全新場景,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打卡。
為多維度提升“雪山下的會客廳”文化內涵,圍繞“雪山下的會客廳”主題功能,西嶺鎮還推出魅力新區、美食廣場等“飲食+、民宿+、文創+”多元化消費場景,形成立體市井、立體連通的消費新場景,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提高場鎮吸引力。
大邑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大邑縣還將啟動實施西嶺場鎮新區整治提升二期項目及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對場鎮休閑廣場、公園綠地、文化場館、沿線風貌等旅游配套設施進行提升,為創建西嶺雪山——花水灣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提供助力,探索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治理的“西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