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杜杰 阿壩觀察 劉文佳
11月9日,2023年馬爾康市全域旅游發展大會舉行。有著“寶藏之地”美譽的馬爾康,為進一步擦亮“塵埃落定·嘉絨勝地”的名片,加快全域旅游發展步伐,在本次大會上推出了“紅色、文化、生態”三條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多樣化旅游選擇的同時,全力跑出“旅游加速度”。
2023馬爾康市全域旅游發展大會
記者了解到,作為阿壩州州府駐地“首位城市”,馬爾康不僅享有嘉絨勝地、鍋莊故鄉、長征驛站、康養之城等美譽,更榮獲了“省級文明縣城”“全國雙擁模范縣”等榮譽稱號,還是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嘉絨鍋莊故鄉”。在馬爾康,有著耐人尋味的土司文化,可以領略西索民居、茶堡民居等嘉絨先民“壘石為屋”的高超技藝,親臨“嘉絨布達拉宮”—松崗柯盤天街,俯瞰梭磨河谷、感受云上集市;還能仰望“東方比薩斜塔”—松崗直波古碉,領略千碉林立、穿越戰火硝煙;翻閱千年史書—莫斯都巖畫,探索“嘉絨秘境·天地史書”的浩瀚。
據統計,目前,馬爾康全市共有5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14處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和1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作為川西北的高原明珠城,馬爾康境內生態、紅色、民俗等文旅資源富集,近年來,馬爾康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馬爾康發展的戰略型、主導型、支柱型產業來抓,全力以赴將馬爾康打造成為歷史有深度、文化有厚度、旅游有熱度、康養有溫度的國際生態旅游文化名城。
“馬爾康是宜居宜游的生態家園,是嘉絨文化的腹心地,是‘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地。”馬爾康市政協主席、市全域旅游攻堅行動指揮部指揮長昌旺表示,馬爾康高度重視文旅事業發展,緊扣全省建設“文化旅游強省”目標,主動融入阿壩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以互動的理念、融合的思路、創新的方法,全力做好生態+旅游、紅色+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體育+旅游、交通+旅游這“六道加法”,全力跑出“旅游加速度”。
新聞多一點:
“紅色、文化、生態”三條旅游線路如下:
紅色旅游線路:
小金→夢筆山→雪馬山→卓克基土司官寨→西索紅軍石刻標語→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軍樹→胡底革命烈士紀念廣場→柯盤天街→黨壩石果壩村天寶故居→卓木碉會議遺址→大藏寺(村級蘇維埃政府舊址)→返回馬爾康城區。
文化旅游線路:
成都→梭磨高速出站口→毛木初景區→毗盧遮那圣窟→卓克基土司官寨生態文化旅游景區→西索民居→昌列山生態文化旅游景區→松崗柯盤天街文化旅游景區→莫斯都巖畫→腳木足若布洛寺→沙爾宗茶堡民居→吉崗擦擦博物館→大藏風景區→返回馬爾康城區。
生態旅游線路:
成都→梭磨高速出站口→梭磨河大峽谷彩林→卓克基士司官寨生態文化旅游景區→雪馬山→哈飄村林麝科技館→哈飄村中蜂養殖場→松崗洛威村花語藏寨→莫足溝田園風光→松崗古碉→白灣岷江柏彩林→孔龍田園風光→大藏風景區→草登民居→日部九道海→巴郎梯田→返回馬爾康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