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何佳欣
9月24日,2025年度四川省“百場百戲”川劇展演活動演出在廣漢市高坪鎮古玩城劇院(戲窩子)拉開帷幕,現場400位戲迷走進劇院觀看。
為落實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切實推動《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貫徹落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建立“百場百戲”川劇演出機制,組織了川渝兩地民營川劇團開展川劇展演惠民演出,本場集中展演活動將于9月24日—10月3日在廣漢市高坪鎮古玩城劇院開展。省內五大知名民營劇團都將帶著他們的拿手好戲,為廣大戲迷朋友獻上精彩演出。
成都市郫都區振興川劇團將連續兩天上演,9月24日下午兩點上演折子戲專場,《呂布與貂蟬》《觀音試道》《探陰山》《雙洞房》,9月24日上演大幕戲《鍘美案》。
大邑縣群英川劇演繹中心9月26日下午兩點折子戲專場《陽河堂》《姐妹情》《罵亮》《霓虹關》,9月27日傳統大幕戲《岳母情》。
龍泉區興龍川劇團9月28日上演折子戲專場《包公賠情》《寇準背靴》《送京娘》《三妻鬧狀元》,9月29日上演傳統戲《福壽圖》。
三臺縣光蘭川劇團9月30日折子戲專場《王婆罵雞》《拷紅》《裝盒》《三祭江》,10月1日傳統戲《金水橋大幕》。
廣漢市悅長川劇團10月2日大幕戲專場《戰洪州》,10月3日折子戲專場《金殿審刺》《哭夫罵亮》《朱買臣休妻》《曹莆走雪》。
啟動儀式上,四川省川劇院原副院長、四川省文化院團聯合會秘書長、國家一級演出總監廖天麟致辭。他表示,去年9月1日《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正式發布實施,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川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的瑰寶,其獨特的表演、聲腔、變臉、吐火等技藝,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展現了中國戲曲藝術的無窮魅力。條例的發布,為川劇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和全面的政策指引。
在傳承保護方面,四川將依托條例要求,組織傳承人數據庫建設,對現有的川劇藝人及技藝進行系統性整理,防止珍貴藝術資源流失。同時,將協助政府建立川劇藝術檔案館和數字化平臺,讓傳統技藝通過現代技術煥發新生。
在傳播推廣方面,將大力推動“川劇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將川劇的魅力帶入課堂、舞臺和生活,培養下一代觀眾的文化認同感。還將創新展演形式,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手段擴大川劇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年輕觀眾關注和熱愛川劇。
在市場化探索方面,將積極尋求多元化合作,鼓勵企業參與川劇項目的贊助與投資,同時開發文化衍生品,打造川劇品牌效應,為川劇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將不斷優化川劇演出服務,提供更高水平的舞臺制作和觀眾體驗,提升川劇演出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本場演出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四川省川劇院、四川省藝術院團聯合會承辦。據悉,“百場百戲”川劇展演活動自2024年啟動以來,已經演出了超過50場,今年預計完成演出100場,組織國有、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復排經典川劇折子戲、編排川劇小戲走出劇場、走進街巷,深入景區、場鎮、古戲臺等場景,把優秀的川劇藝術送達基層群眾,惠及觀眾數十萬人次,讓川劇藝術好戲連臺、遍地開花。
色彩盛宴
平分秋色
大地回春
夏樹蒼翠
秋意深濃
冰鋪雪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