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3日電 (唐倩)6月12日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四川天府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四川省第七屆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展演晚會在四川大劇院舉行。
本屆比賽自啟動以來,吸引了全省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文藝機構、藝術院校的廣泛參與,經初賽、復賽層層選拔,最終69個節目進入決賽,參賽規模創歷屆新高。

比賽合影。四川天府演藝集團供圖
據悉,本屆比賽作品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既有傳統曲藝的經典演繹,也有現代題材的創新表達。專業院團如四川省大木偶劇院、南充市雜技團等攜《挑滑車》《逐夢星空·環》等作品展現深厚功底;文化藝術機構如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館、成都哈哈曲藝社等以《落鳳坡》《爽劇不爽》等原創節目彰顯創作活力;更令人欣喜的是,彭州市南部新城學校、成都市青少年宮等學校興趣小組也積極參賽,帶來《豬八戒吃西瓜之垃圾分類》《龜與鶴》等充滿童趣的皮影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更以四川方言、民俗故事為載體,生動展現了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晚的展演晚會精選了本屆比賽的12個優秀節目,涵蓋雜技、曲藝、木偶、皮影、魔術等多個藝術門類。晚會以雜技《深空遐想》開場,演員在鋼絲上演繹宇宙探索的奇幻之旅,贏得觀眾陣陣驚嘆;四川清音《瀘州游》以悠揚唱腔描繪瀘州山水,展現非遺曲藝的婉轉之美;諧劇《回家》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講述游子歸鄉的溫情故事,引發共鳴;木偶戲《挑滑車》中,川北大木偶在演員操控下騰躍翻飛,再現古典戲曲的颯爽英姿;四川竹琴《尋味》以傳統樂器演繹市井煙火,令人回味無窮。
此外,南北評書《落鳳坡》以三國故事為藍本,融合川渝方言特色;魔術《錦繡巴蜀》將川劇變臉與現代魔術結合,驚艷全場;相聲《爽劇不爽》以網絡熱梗為切入點,諷刺“爽劇”亂象,引發笑聲與思考;四川清音《余韻在“手”》通過對“手”的解讀,創新演繹非遺技藝;皮影戲《龜與鶴》《皮筋滾燈》則以光影變幻展現民間藝術的靈動與智慧;竹板對打《逐夢蒼穹》以快節奏的竹板聲傳遞逐夢豪情;雜技《童心向黨》由少年演員演繹,展現新時代青少年的精神風貌。
本屆比賽秉持“守正創新”理念,鼓勵參賽者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結合。如南充市雜技團的《逐夢星空·環》將高空技巧與航天主題結合,賦予傳統雜技新的時代內涵;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館的《我愛四川話》以金錢板為載體,用方言講述四川人的生活智慧;四川川北皮影藝術團的《狐貍與烏鴉》則通過現代燈光技術,讓傳統皮影煥發新生。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四川將繼續加大對傳統藝術的扶持力度,推動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巴蜀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隨著展演晚會的落幕,四川省第七屆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圓滿結束。這場文化盛宴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視聽享受,更為四川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完)
色彩盛宴
平分秋色
大地回春
夏樹蒼翠
秋意深濃
冰鋪雪蓋